本会青年代表出席第八届中评青年论坛
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的第八届中评青年论坛10月28日在香港举行。香港各行各业的八位青年围绕「香港青年如何把握时代新机遇」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包括本会副监事长姚鹏辉及副秘书长林颢伊。论坛正式开始前,青年们参观了中评大数据,听取了中评社研究部主任束沐对于大数据研发和应用成果的介绍。随后,中评社社长郭伟峰会见了与会嘉宾一行。
全国青联委员、本会副监事长姚鹏辉认为,中央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大湾区建设,不仅是为了提高大湾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而且是为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青少年是香港和国家的未来,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能没有香港青少年的参与。香港青年只有对国家机遇期、经济大格局和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地位有正确认识,才能赶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在大湾区建设中大显身手。
对此,姚鹏辉建议,针对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的困难和需要,设立具香港青年特色的「大湾区香港青年创业园区」。他认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需把握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需要面对两个市场,既要把握好国内巨大消费潜力,又把国内国际市场连接起来。他还建议在港设立「香港青年创业论坛」,为香港青年参与大湾区创业提供信息平台。
全国青联委员、经民联青委会副主席、本会副秘书长林颢伊认为,数字化、科技化、现代化就是这个时代的机遇,但人们习惯于自己的「舒适区」(Comfort Zone),这是找机遇的最大障碍。她表示,现在香港的金融、法律等主要产业都可以结合科技发展,青年人要做「一专配多通」,香港的开放优势,再加上与国家相配合,就是最好的优势互补。
林颢伊认为,许多香港青年希望创业,但由于香港营商成本高昂,加上香港缺乏市场和产业链方面的有利条件,导致不少有能力、有梦想的青年难以在香港实现「创业梦」。粤港澳三地政府已经协商合作在珠三角城市建立了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她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创办具有相当规模的「香港青年创业园」,并设立「大湾区青年创投基金」,为年青人的初创企业提供财政及支持,鼓励青年创业创新。她还建议在东莞等地建立「香港创科园」,作为香港发展国际创科中心的腹地生产基地,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姚鹏辉(左)与林颢伊于论坛发言。
▲中评社社长郭伟峰与参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