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雖說香港時下市場低迷,但始終是旺財的風水寶地,機遇遠大於挑戰。社會寄望李家超行政長官能舉賢用能、集思廣益,帶領香港加快振興經濟。有朋友建議筆者就此做些分析、提點建議。本人的基本看法有3點:
其一,香港經濟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舉世矚目的三中全會即將召開,其主題就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香港的發展必須扣住國家的這個主旋律,這是香港拼經濟必須把握的大方向。
其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國家經濟工作重點,這是香港經濟的新機遇。通過發揮香港國際金融專業服務中心的優勢,提高內地製造業附加值,支持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大做強佔香港GDP(本地生產總值)超過90%的服務業,這是香港拼經濟的最大着力點。
其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需樹立做大蛋糕的全局觀念和共贏思維,要防止只顧分蛋糕的局部觀念甚至是利己思維。香港要求國家的挺港舉措,應該是既有利於國家發展大局,又能夠壯大香港經濟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僅僅對香港有利的安排,例如將內地本來就疲弱的消費力分薄來香港。這是香港拼經濟需要避免陷進去的誤區。
大方向:緊扣國家改革開放主旋律
改革開放是我們國家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習近平主席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今天中國的發展,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各種困難阻礙;要解決這些問題,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從根本上還要靠改革開放。即將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就是這個主題。
2018年習主席會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充分肯定港澳同胞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作用和貢獻。他說:國家改革開放,港澳同胞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
香港的發展,一直緊扣國家發展戰略。習主席特別提示香港: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我們要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香港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中的定位,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發展。正如今年七一回歸日李家超特首的萬字長文所說,要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做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首選功能平台,為香港注入源源不絕的發展動能。這應該是香港拼經濟的基本方向。
着力點:擴展新質生產力的「新服務」
香港需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香港拼經濟最大的現實着力點。不過一些人在談新質生產力時,多是局限於創新科技產業。這種看法,至少是不全面的。經民聯最近公布的《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研究報告》,不僅有利於我們認識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具體構成,而且能幫助我們找到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着力點,很受啟發。本人認為,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應把握兩個特點。
第一,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既全面推進,又抓住重點。新質生產力可從三方面理解:一是以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代表的「新製造」;二是以高附加值、生產性的服務業為代表的「新服務」;三是以全球化和數字化為代表的「新業態」。以創新科技為代表的「新製造」,是本港短板,必須補上;同時,香港還需營造全球化和數字化的「新業態」。但比較而言,香港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與專業服務中心,最大強項是「新服務」。本港整體服務業佔GDP逾90%,若香港能有效擴展新質生產力中的「新服務」,本港經濟不可能不興旺。
第二,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與內地優勢互補、攜手發展。香港發展「新製造」、營造「新業態」,離不開內地的支持;香港拓展「新服務」,更需以內地龐大的製造業為依託。統計數據顯示,GDP中生產性的服務業所佔比重,美國超過50%,歐洲約40%,我國只有約17%至18%。香港不僅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而且營商法律和體制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接軌。香港如果發揮優勢,與內地製造業結合,「新服務」將有巨大發展空間。
避免誤區:積極「造血」而非被動「輸血」
中央最近推出惠港政策,將內地旅客訪港購物免稅額調升至1.5萬人民幣。雖有人認為這個免稅額度還不夠,但在內地市場低迷、急切需要刺激消費的大背景下,國家仍將寶貴的民眾消費力分撥給香港,這種「利益讓渡」體現了中央對港的關愛。
我們都知道,香港是國家的「掌上明珠」;香港有求,內地必定有應。本人認為,香港應認真考慮和研究,向國家多提幫香港「造血」的積極措施,少提為香港「輸血」的被動安排。例如可建議中央發揮香港是「雙循環」重要銜接點的優勢,支持香港打造「雙循環」的生產產業互聯網交流平台,為內地和國際企業提供平台,開展各種業務的跨境對接、交易、專業服務等。據專家測算,構建這樣的平台,可帶來數以千億元的經濟增長。這樣的挺港措施,可以「做大蛋糕」,為國家和香港帶來巨大收益,香港也將因為構建跨境產業互聯網交流平台,帶來大量高消費人流,可謂是「多贏、共贏」。
作者是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姚志勝]